在襄阳南路开煎饼店的胡先生没想到,十多年前买的老旧人力三轮车也有贼惦记;更意想不到的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去天平路派出所报案,两天后便接到通知可以领车。惊喜之余,他连连向民警道谢。

此类案件案值虽小,办案成本却高,在徐汇区,通过研发应用数字警务综合应用系统,办小案的效率显著提升,“不漏一案”解决的是百姓烦心事,释放的是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显示,2020年度上海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两项数据连续第8年“双提升”。

去年以来,市公安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为支点,主动融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撬动了超大城市平安建设的“数字化”转型。

打击防控“数字化”,高效打防每一起民生案件

目前,上海轨交运营里程突破700多公里,1500余条公交线路,而轨道公交区域扒窃案件日均发案数却始终在个位数,不少地区、线路甚至实现了连续半年以上盗窃类案件“零发案”。

轨交总队反扒支队五队队长邓昱这样解释缘由,“通过智慧公安系统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一键追踪’,甚至作案路线图都能完整呈现。”目前,全市95%的居民小区和所有商务办公楼宇均完成智能安防建设,基本实现了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智慧公安系统的深度应用,使打击防控从“被动打击”转变为“主动防控”,让城市运行安全更有保障。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3.5%,破案同比上升16.2%;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4%、28.8%;全市入室盗窃案件发案同比下降72%,破案上升23%;系统还自主抓取并分析研判网络空间的侵权假冒犯罪线索,共破此类案件920余起,涉案金额69亿元,保护了330余个品牌的合法权益。

以反诈为例,去年,市反诈中心通过涉诈电话智能识别、诈骗短信拦截系统等技术,智慧查控,精准防阻,成功拨打劝阻电话66万余次,间接避免群众经济损失12.1亿元。“数字化”,也使公安机关能对社会治安整体态势做出精准科学的分析研判,“禁恶于初萌、除恶于即发”正逐步成为现实。

城市治理“数字化”,高效处置每一起风险隐患

2020年10月2晚,逾8.1万人同时驻足外滩滨水区,打破了历年国庆假期最高瞬时客流纪录。被打破的还有G40高速“逢节必堵”的状态。轨交、民航、铁路及历史数据源源不断汇入大客流监测系统,警方据此精准预测未来1小时的客流、车流,及时采取精确疏导措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隐患。

2020年国庆节,全市各岗位、各警种严阵以待,为城市筑起安全屏障。周辰 摄

依托“一网统管”的强大支撑,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治理模式正实现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型活动安保实现“数字化”。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上海警方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康数据滚动核查机制,实时调整证件通行权限,解决入口人员积压问题;依托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实时评估区域交通运行底数,充分释放路网通行潜力,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社区治理同样迈入“数字化”。青浦分局崧润路派出所辖区广泛安装具有防范高空抛物、电动车上楼充电等功能的智能设备,风险数据第一时间传递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非警务类警情可“一键分流”至相关职能部门。

政务服务“数字化”,高效办成每一件身边小事

2020年10月,韩国人朴先生入境抵沪,他通过手机登陆“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互联网自助申报系统”在线完成了住宿登记,不必再像过去一样跑属地派出所。

随着公安“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许多事项实现了“指尖办”。截至去年底,上海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办率从年初3.66%提升至60%以上,相关好评率达99.9%以上。市公安局制作共享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76类7200余万张电子证照,占市电子证照总量60%以上,支撑各政府部门调用,并在公安各政务服务窗口及交通执法、宾旅馆住宿等场景全面应用。

去年10月14日,原籍浙江湖州的王女士完成落户手续,成为沪浙两地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新政的首位受益者。紧接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15日发出首本内地直接受理签发的001号港澳居民“回乡证”。未来将有更多跨区域的民生事项可以同城办、网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