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岛商会成立现场。 

黄海东海同潮,“申”“青”深情互动。为进一步促进上海、青岛两地经贸交流合作,加强在上海市青岛籍企业的联系沟通。在青岛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第二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的推动下,12月25日,上海市青岛商会正式揭牌成立,分众传媒联合创始人、上海先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鹏当选为第一任会长。在当天举行的上海市青岛商会成立大会暨青岛国际客厅上海推介会上,以商会为媒,上海市青岛商会与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深圳市青岛商会缔结为友好商协会。同时,青岛国际客厅、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在现场做了主题推介。

1897年5月,上海,由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在这里诞生,开启了上海金融业发展的新篇章。也是在这一年,青岛开埠,用一座港口敲开了金融业的大门。青沪两城早就因“开放”而结缘,因“港口”而相知,因“金融”而相遇。而这一次,上海市青岛商会的成立,无疑再次为黄海东海的同潮共振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记。

成立仪式现场,上海市青岛商会正式揭牌,进行了青岛市双招双引工作站授牌仪式,同时举办了上海市青岛商会与深圳市青岛商会、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上海市女企业家协会缔结友好关系仪式。

据介绍,上海市青岛商会由13家在上海注册的青岛籍企业为发起单位,经过不到4个月的时间,在上海市民政局注册登记为官方商会,分众传媒联合创始人、上海先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鹏为青岛商会第一任会长。

“商会成立初衷旨在促进上海、青岛两地经济交流合作,加强在沪青岛籍企业的沟通联系,搭建对接上海的平台,学习借鉴上海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团结带领广大青岛籍企业家更好地回馈家乡,服务于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企业获取商机,开拓市场增加收益,探索拓展‘大循环、双循环’开放格局的新路径、新模式。”陈鹏说,为了切实履行好商会的使命和初衷,他们按照广泛性、代表性和方向性原则,高标准、严把关,从140多家报名企业中优中选优。

截至目前,注册登记的商会法人会员为42家,其中包括上市公司4家,占到商会成员单位数量的10%。会员单位涵盖智能制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物流供应链、跨境电商、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法律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这些企业都是切题青岛发展需求和方向,可以为青沪两地经济互动合作提供更多资源助力。”陈鹏说。

事实上,陈鹏所说的“助力”已经带来了“实效”。“我们有一家会员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拥有可替代进口技术的先进技术,在此前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宁波镇海区和青岛的莱西市都在抢夺这家企业,我们作为上海市青岛商会理应为家乡承揽更多更好的企业去家乡投资,以回馈家乡,所以我们主动上门,把这家优质企业变成了商会会员,同时促进企业与青岛莱西当地的沟通交流,加快落地转化。”

新平台新牵挂,双城故事刚开始

□文/图 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 景毅 王好

浦江奔涌,东方潮阔。

在距离跨进2021年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点上,上海市青岛商会正式揭牌成立,给2020年青岛、上海两座城市的“申”“青”互动增添了一个亮丽的注脚。从此,青岛和上海有了一个经济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也多了一份共同的牵挂。青岛、上海,一个位于黄海之滨,一个地处黄浦江畔,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由于各自在新发展格局下肩负的国之重任,以及骨子里开放创新的城市基因,让两座城市的人越走越亲,心越走越近……

前所未有的速度

上海市青岛商会成立于全球化疫情背景下,诞生在“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今年7月举办的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中,曾经强调应当充分发挥商协会在经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上海市青岛商会的筹建工作,以搭建起两地政府和企业家交流合作的纽带、桥梁,并多次强调要搭建平台,学习上海、对接上海,学习借鉴上海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上海市青岛商会的筹建工作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要知道,在上海这样的国际一流大都市里,成立一家商会是相当有挑战的。而从开始筹备,到如今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市青岛商会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商会成立的所有工作和流程,经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和青岛驻沪办事处的审核批准,在上海市民政局注册登记为官方商会。“我们作为在外打拼的青岛企业家,无时不刻不想为家乡做点什么,能有这样的契机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跑起来冲起来。”上海市青岛商会的首任会长陈鹏说道。

截至目前,上海市青岛商会注册登记的商会法人会员为42家,其中包括上市公司4家。这些行业企业,与青岛重点打造的产业方向可谓高度吻合。正如陈鹏在商会成立大会上所言,上海市青岛商会要团结带领广大青岛籍企业家更好地回馈家乡,服务于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企业获取商机,开拓市场增加收益,探索拓展“大循环、双循环”开放格局的新路径、新模式。

最好的学习样本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呈现南北失衡态势,构建“国内大循环”,必将更大力度地推动南北、东西互动,北方地区将进入“补课式”较快增长阶段,谁抓住了这个机会,谁就可能在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重新定位、加速崛起。

正是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深圳体悟实训的基础上,2020年,青岛在发展大局中又走出了关键一步——赴上海专业实训,推动体悟实训往深里做、向专业走,体悟开放真谛,汲取创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

同样从“上青天”时代中走出来的上海,制造业是产业的基础,在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上海制造”走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华丽转身。青岛同样有开放大势与产业基础,但是怎么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把产业链做起来,把产业生态搞起来,上海强化技术攻坚、带动产业集聚的做法以及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最好的样本。

双城故事刚开始

拜师上海,青岛诚心诚意。

6月底,51名青岛干部南下上海,开启了一棒接一棒的青岛赴上海专业实训之路;7月初,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高规格党政考察团赴沪考察学习,成沪上一时盛事;仅仅时隔4个月,11月初,王清宪再次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沪,在上海自贸区考察学习,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青岛市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合作对接交流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城市主政者两次“顶格”考察学习同一个城市,这在青岛乃至全国都鲜有先例。拜师之真诚,求学之迫切,不言自明。

以专业实训队为桥梁,这半年来,上海和青岛越走越亲、越走越近。很多企业家从实训队员身上,看到了青岛干部的干劲与素质,看到了青岛二次创业的决心与行动。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汇聚青岛开拓市场。今年7月的考察学习活动结束后,青岛与众多上海服务业领军企业及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在金融、贸易、物流、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两地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

平台是整合资源最高效的方式。两地间的平台合作交流也更加多元紧密。青岛密切与上海的金融机构、商协会等平台对接协作,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等在青岛设立机构,新沪商联合会等商协会纷纷为青岛“牵线搭桥”,推动项目落地青岛。上海市青岛商会的建立,更是这种频繁合作结出的硕果,它让在沪创业的青岛企业家们有了自己的“娘家”,更给沪青两地交流合作搭起了新平台。

青岛虚心求教,上海真诚回应。在这半年的频繁互动中,青岛深切感受到了上海企业对青岛战略地位、发展态势、营商环境的认同。一南一北两个开放重镇、“双循环”重要节点,青岛与上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