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全球总排名由去年的78位上升至今年的46位,首次进入前50。
其中,作为样本城市的上海权重为55%。上海推出的营商环境专项改革举措力度大、针对性强,成效明显。
不过,山东青岛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在上海谋求发展两年却屡屡撞上“玻璃门”;与此同时,该项目在北京、重庆、贵阳、青岛等城市均已投入试点。
项目负责人对东方网记者说:“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我们热诚欢迎专家进行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在上海也有试点的机会。”
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道路停车泊位“僧多粥少”
城市管理,需要好的硬件,也需要好的软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停车问题是城市管理的“痛点”,其中,公共道路停车,更是城市停车管理的“痛中之痛”。
政府管理部门与其坐在办公室里守着“硬靶子”,不如走出办公室,走进市场、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去吸一吸新鲜空气,接一接地气,真正倾听企业家们、创业者们的心声。
现有停车模式有何不足?目前,中国现有道路停车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东方网记者有一番调查:
1、咪表停车
咪表的称呼源于香港,即电子计时表。咪表停车就是通过“咪表”计时刷卡收费,提示车主在道路停车时,要有时间观念和缴费意识,以减少机动车对道路的占用时间和空间,提高道路的通行功能。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内地引进咪表管理,水土不服现象严重,命运曲曲折折,多地咪表设备被迫叫停。
北京1999年开始应用咪表,约有95%的咪表处在闲置甚至废弃状态。武汉2000年推出咪表,使用率不足10%。上海停车咪表2005年启用,但鲜有人用。2017年,广州5295个咪表车位暂停经营。
据媒体统计,内地50多个城市的咪表设备大都经历了“新表变旧表、旧表变锈表”的过程。
2、地磁停车
地磁停车即在路侧停车位下方,全部加装地磁传感器,每隔几秒钟,传感器都会自动扫描一次,检查相应车位上是否有车辆停放,扫描结果实时传入系统。
地磁停车项目存在产品众多、技术参差不齐、适用性迥异、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与此同时,用户还有关于电池寿命、抗干扰性能、功能检测率等疑虑。
3、视频采集停车系统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大规模的商业楼宇和小区停车场,效率相对较高,应用也较普遍。但是该系统也存在车牌定位与字符分割、高分辨率与识别速度的矛盾、车牌识别系统对污损车牌的识别效果不好等问题。
不过,该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在公共道路停车项目中应用。
这款具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的智慧停车项目已在北京等地投入试点
上述管理系统,其实都存在两个明显的短板:
一是停车位的自动导入。目前的各类导航应用,只能将用户导向既定的固定停车场,却无法准确动态引导用户前往公共道路停车位。这就无法有效提升路面停车的效率问题。
二是道路停车收费方式。现有道路停车收费的一大“痼疾”就是人工。目前,上海道路停车收费大多采取传统的人工收费方式,尽管市交通委已在全市推行道路停车收费通过POS机管理,但依然存在管理员收费不打票、看见熟人停车不收费或少收费、停车时间长收费少等现象,道路停车收费“跑冒滴漏”现象普遍。由此引发的各类停车矛盾也时常发生。
其实,现有停车管理系统的问题实质,就是没有引入移动互联网的基因,无法实现“共享停车”的模式。这也正是互联网智慧停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发展角度看,现在的年轻人,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城市管理,应该贴近年轻一代,才是正确的方向。
智慧停车解决什么问题?东方网记者了解到,青岛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2015年推出一款升级版停车系统,该系统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应用过程中除去了“人工”这一可变因素,即付费全走线上。
用户可通过支付宝、微信以及客户端本身进行付费。实现了“停车入位、规范收费、人钱分离、违停受罚”的管理目标,人为收费导致的“跑冒滴漏”问题迎刃而解。
上海徐汇区天钥桥路,停车收费员正在路边记录停车信息
东方网记者注意到,该系统理想化的应用场景是这样的:
某用户驱车去徐家汇商圈,打开手机应用软件,便可以知道和导向可以停车的道路停车位;到达停车位,即停即计时;办完事,随时离开,手机软件自动扣费,支付宝和微信均可,需要发票,提出需求即可回寄;也可以按实际停车时间收费,甚至按分秒收费,不需要为不到整时的停车多付钱。
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路,无人值守的智慧停车场秩序井然
据了解,这款智慧停车项目已在北京、重庆、贵阳、青岛、潍坊等地运营。
以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市将路侧停车管理改革列入当年全市重点改革任务之一,采用“市级统筹、区级主责”的停车管理模式,由北京市交通委主导,建设市级停车管理平台。各区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购买服务、合资公司等形式,建设区级停车运营平台和启动路侧停车资源的智能化改建。
在此基础上,2017年,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利用该系统共建设了4086套道路智能停车泊位。
记者了解到,通过北京等城市的运营试点看,无论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降低泊车管理公司运营成本,还是优化停车资源,缓解道路停车难,都有明显成效。
沟通两年频撞“玻璃门”与北京一样,“停车难”也是上海城市管理痛点之一。然而,这款智慧停车项目在上海的试点却频频遭遇“玻璃门”。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2017年初,这家青岛公司就试图推进智慧停车在上海试点。公司相关人员曾先后拜访了市里的管理部门和多个区的职能部门,向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并回答对方的各类提问,相关部门在沟通过程中也对这一软件表示出较高的认可。
然而,截至目前,两年过去了,该公司相关人员至今无法找到对口的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政府部门沟通时,他们首先找到了交通主管部门,得到了“停车问题实行属地化管理,具体是区交通委负责,市里负责规划性、指导性内容”的答案。
而当与区交通委沟通时,却得到了“需市里审批通过才能在区里推进”的说法。
在与各个部门沟通过程中,也遇到“找公安推市政,找市政推绿化,找绿化推城管”的难堪。
上海浦东新区钦殿街,停车收费员正在使用移动POS机
以上海某区为例,该区投资促进办公室曾牵头区建交委、区停车运营管理公司以及公安等部门,与智慧停车项目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
然而,由于该区当时刚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找到一家负责区内停车运营的企业,因此并不希望有其他技术公司介入,沟通也就不了了之。
当然,也有些地方以智慧停车“识别桩”的建设可能涉及的部门较多为由,表现出畏难和退缩的情绪。
“玻璃门”产生还跟现有的结算模式有关。
上海市有关文件明确,上海道路停车收费管理实行收支分开,收入全部上交财政,其中收费规定是通过移动POS机操作,全市正规道路收费点发放了500多个移动POS机,道路收费资金全部进入公交卡账户,再由公交卡账户结算给财政,在目前情况下,一般不支持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
该智慧停车项目负责人对东方网记者说:“智慧停车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我们热诚欢迎专家进行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在上海也有试点的机会。”
采访手记一年来屡屡撞上“玻璃门”,企业热情在消退,对上海的营商环境也有些无奈。城市管理,需要好的硬件,也需要好的软件。破解超大城市“停车难”问题,需要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更需要政府有开放进取的心态,包容试错的勇气。
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的,“政府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各级领导干部要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带头抓改革、促改革,在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给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上海营商环境确实还存在一扇扇“玻璃门”“弹簧门”,看得见,进不来,值得“店小二”们思考。
采访后记:这篇调查报告最早完成于2018年2月,考虑到各种因素,东方网没有公开发表。
当年4月,该调查报告经由有关渠道上呈。10个月过去了,此事没有新的进展。上海的营商环境,总体是好的。但是对标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是不是还有改进的地方?值得思考。
需要说明的是,这篇调查报告,东方网没有注明这个公司的名称。我们不想为这家公司做广告,也与这家公司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我们只想说明一些情况,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
在准备公开发表这份调查报告之时,我们再次听到了这家公司的诉求,尽管是一家之言,也不妨听听:
至2018年底,本公司已经在全国13个地区成功落地,签约泊位达9.6万个。去年上半年,经过我们的努力,该项目曾有望在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附近试点,但之后也不了了之。
我们的初衷,就是让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民众使用智能化、便捷化的交通综合解决方案。今天,我们希望再次表达我们的诉求,还请各位领导能耐心的、怀着包容的心态来倾听:
1、市级政府统筹缺失
上海虽然有市级统筹,区级实施的宣传模式,但是实际上统筹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到位的。相比之下,其他城市从上到下的执行力还是很强的,只要是利于城市规划,符合发展方向,完全可以从上级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推广。比方说,道路泊车要推广,至今市级都没有明确出台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建设和管理思路。
2、区级政府畏手畏脚
因为没有市级的统筹规划,区级在做决策时往往畏手畏脚,即便是看到了项目有利于城市有利于民众,但是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到底还是怕担责任。到目前为止,我们希望找到几个路段做智慧停车项目的试点,都还停滞在论证阶段。
3、互联网思维缺乏
上海在全国所处的地位,人所共知,不可替代。不过,在互联网应用领域,北京是走在前面的,深圳也是凭借珠三角独特经济带优势在智能硬件、科技类、创新类领域独树一帜。反观上海,在汽车等传统加工制造及贸易领域威名赫赫,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应用领域有点脚步缓慢。这就更需要上海,特别是政府放低姿态,用心去倾听和了解新型行业的声音,去感受新兴行业给新时代带来的新鲜资讯。
4、本地化保护问题
过去几年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上海本地化保护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产品在做横向对比的时候鹤立鸡群,但是最终选择的时候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项目不能落地。
5、城市规模大协调成本高
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要推广智慧停车必然要协调多方部门,要做到城市的统一平台归一化管理,必然涉及政府各部门及运营公司、业主单位、街道或者社区等等。比较复杂,也比较难于协调。希望市政府能确立项目的牵头部门,进一步简化决策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