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发布“第三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全国共有52所学校上榜,上海有2所入选。上海市致远中学成为第一所入选前三批试点学校的浦东学校。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项法律制度,也是一种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更是未来发展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而身处校园的中小学生,正是知识产权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记者了解到,致远中学从2016年年初开始创建知识产权教育特色。学校成立了以陈罡校长为组长的知识产权教育领导小组,由校科技总辅导员牵头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活动。在教学楼3楼设立了一个知识产权图书角,购置了200余册相关书籍供师生借阅,还组建了一支由思想品德、历史、计算机、劳技等各科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聘请了一批法律、科技、版权等方面的专家作为顾问团。2016年6月,“浦东新区知识产权进校园工作站”在致远中学揭牌,这是新区首个设在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站。
如何让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心中扎根,才是知产教育的关键所在。以往,提到“知识产权”4个字,别说中学生会认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就连老师也往往觉得有距离感。为此,该校积极探索将知识产权教育与学科教育进行融合,并尝试通过校科技节、专家讲座等活动载体,让师生共同了解、学习和掌握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逐渐树立起维权意识。
致远中学党支部书记史炯华在给初三学生上的一节音乐课中,引入了大热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引发的知识产权争议案例。“湖南卫视及歌手组合羽·泉改编并演唱《烛光里的妈妈》,歌曲词作者要求公开道歉并支付著作权使用费,你认为这合理吗?”当他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引发了热烈讨论,不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私自使用其作品,且随意修改歌词内容、更改著作权人署名,这些行为是对权利人知识成果的不尊重。
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还出现在了学生的画作上。去年,致远中学一年一度的科技节邀请学生围绕知识产权主题创作四格漫画,共征集到了160余幅学生作品。学生陆芊洵的作品,画的是一名实况主播发现自己的视频被人盗用,之后成功维权的故事。另一名学生赵音琪,画的则是一名网络小说家的作品被其他网站匿名转载的小故事。她告诉记者,这幅画的题材源于身边人的亲身经历。“我的堂哥喜欢写玄幻小说,他的作品就曾被非法转载,后来他勇敢与对方交涉,最终维护了自己的权利。”她说。
“事实上,知识产权和每名师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校科技总辅导员谭李华老师认为,学生的发明创造、原创作品,教师的论文、著作等都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学校希望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教育,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整体提升青少年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为学生发明创造、文艺创作和科学实践提供施展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记者了解到,在即将到来的寒假里,致远中学计划在师生中征集知识产权方面的小故事和小案例,计划编写一本《知识产权教育》校本教材。校方还会将校本教材送到每个学生家庭,发挥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